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也体现了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选择,并且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1]为了规范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2015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2]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重视数字校园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依靠全面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坚持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突出鲜明个性,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与必由之路。
一、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界定
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从哲学、信息化能力发展以及资源整合三个不同层面去界定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内涵式发展,有助于明晰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1.从哲学层面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从哲学层面界定首先需要从“发展”的概念出发,根据量变和质变的区分,将“发展”分为“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两种不同的模式。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以事物内部因素及其结构的变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强调事物内部的改革,通过结构优化,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效能。[3]从中我们看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更体现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软环境”上。
就数字校园发展而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外延式发展侧重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中可计量的要素,如网络带宽、计算机数量,多媒体教室数量、生机比等量化指标;内涵式发展注重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本质方面,如数字校园发展规划、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教育思想、信息化办学理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信息化能力建设,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职业能力、信息化素质提高等。第二,外延式发展奉行‘拿来主义’,走的是‘消耗’路线,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条件的改善来‘发展’自身,发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拿来’的多少,其结果往往出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内涵式发展坚守‘自强不息’,走的是‘创造’之路,它注重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多方面积蓄力量以实现自我提高与改进。[4]第三,学校外延式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长远发展,外延式发展一味追求硬件设施的不断扩张,忽略了数字校园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在发展中需要注重与高职院校发展各个方面相互匹配。
通过与外延式发展的对比,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一种质变的过程。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数字校园建设要依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发展规律,不仅重视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规模等外在扩张,更要不断发展数字校园内部潜质,从而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
2.以信息化能力发展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信息化能力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能力建设的数字校园发展可谓是没有“灵魂”的表面工程。“规范”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大力提升校级领导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以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3.以资源的整合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
高职院校的良好运作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等。如何使这些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整合,成为定义“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的出发点。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应以稳中求进为原则、以特色凝练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体现出内涵发展是一种细致的、渐进的、长远的发展模式。内涵发展与稳中求进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内涵发展追求的就是稳中求进,就是更科学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6]所谓“特色凝练”即为数字校园的特色发展,即随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不断发展,在千遍一律的建设模式中高职院校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已成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所谓“质量提升”则指信息技术同教学、实习实训、后勤管理、决策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的质量提升。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不是单指数字校园的发展,也不仅是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理念、制度、课程、师资以及高职院校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推动高职院校整体内涵发展的合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
内涵式发展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全面提升的必经之路。内涵式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是数字校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是在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对高质量追求的体现。概括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是学校积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效能逐渐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对数字校园建设思路的成熟,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内涵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并突出体现在数字校园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上。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成果,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深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高职院校不注重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所以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总是在做“表面工程”,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选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某方面指标而建设,并没有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真正发展去规划。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对内涵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是规划与设计的结果,是学校各方面对数字校园目标、内涵、功能和建设计划达成的共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
2.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
信息化人力资源是数字校园的活动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人员: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和实施主体。信息化人力资源在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服务主体的信息化能力体现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建设中。第一是管理者信息化能力。管理者信息化能力建设要求管理者具备信息化领导力。所谓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级领导的信息化相关能力与素养。校级领导通过对信息化工作施加影响力,让信息化建设满足本校的需要,促进信息化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学校的教学创新和管理改革。[7]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第二是教师信息化能力。 教学是高职院校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主渠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信息化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意识和态度,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在教学中主动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教师要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及科研,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及对自身专业发展而服务。第三是学生信息化能力。为了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生需要借助数字校园发展自身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学生要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力对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合作和创新,为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包括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信息化培训人员和信息化研究人员。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的能力是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实施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更好提升服务主体的信息化能力。实施主体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质量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中信息化能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是从服务主体和实施主体信息化能力发展到课程与教学的信息化提升。信息化能力发展存在着表面化和浮夸化的弊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把信息化能力发展应用到课程与教学中。教学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正是通过课程与教学,信息化能力的价值才最终得以实现。高职院校通过课程与教学信息化为载体,最终使得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信息化能力发展落地。
3.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高职院校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也是使得高职院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管理、教学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高职院校竞争力的过程。高职院校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师生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如何将数字校园建设同高职院校文化深度融合是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文化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其特殊性,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数字校园建设不仅是同高职院校自身的校本文化相结合,也是同合作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这样一来就对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内涵式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性。